2024 年 1 月 23 日,俄罗斯联邦对基辅和哈尔科夫市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发射了 41 枚导弹。防空系统击落了其中 21 枚导弹。这些袭击体现了一种模式。2024 年 1 月 1 日,俄罗斯联邦对包括基辅在内的多个乌克兰城市发动了最大规模的空袭之一。此前, 2023 年 5 月28日,BBC 新闻报道称,俄罗斯联邦一夜之间向基辅市发射了 54 架无人机。防空系统击落了其中 52 架无人机。基辅市军事当局报告说,此次袭击的空中警报持续了 5 个多小时。由于这次军事行动,著名修道院所在的历史街区的一些建筑物发生火灾。基辅是 2023 年乌克兰遭受轰炸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当地居民报告称,定期的空袭给他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伤害。英国航空航天力量协会会长格雷格·巴格韦尔认为,俄罗斯袭击基辅的目的更多是象征意义,而非获得军事利益。为了评估对基辅进行的某项或多项空袭军事行动是否违反了《1949 年 8 月 12 日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第 51(2) 条的禁令,需要知道该地区的军事目标是什么。1977 年第一附加议定书第51(2)条禁止“以在平民中散布恐怖为主要目的的暴力行为或威胁”。
有人提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国际法律界和民间社会成员用来补充他们自己对军事指挥官是否发动一次或一系列袭击以在平民中散布恐怖的分析的一种工具,比如对基辅的空袭。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来帮助评估某一军事行动的 奥地利资源 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合理”指挥官(第 50 段)计划和执行该军事行动的方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决策者进行这种评估。然而,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传统的评估方法。国际法律界和民间社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向各国施压,要求其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
利用人工智能作为促进遵守国际人道法和问责的工具的努力仍在继续。2017年,斯旺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和一些人权组织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帖子收集与战争罪有关的潜在证据来源。其理由是,调查人员可以将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和照片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得出某人是否犯下战争罪的结论。例如,如果有一段视频显示第二次袭击杀死了救援人员,如果可以确定炸弹的确切撞击点,并且有该地区的卫星图像,那么调查人员就可以确定发动袭击的人是否有意杀死救援人员。最近,亚当·哈维使用合成数据对人工智能进行编程,以检测包含攻击者使用违禁武器证据的图像。在互联网上搜索数字证据和使用人工智能的综合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比人类更快地扫描许多录音,以检测录音是否包含战争罪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