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号码主要用于短信验证码等二因子认证。但在未来,电话号码可能与更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深度融合,甚至成为生物识别数据传输和验证的“载体”或“索引”。
设想一下,为了进行一项高安全级别的在线交易,您的银行APP可能会要求 挪威移动数据库 您在摄像头前进行面部扫描,或者进行指纹验证。这些生物识别数据通过加密后,可能通过与您的电话号码关联的特定安全通道传输至银行服务器进行认证。在这种场景下,电话号码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址,它成为了连接您的独特生理特征和数字服务的安全链路。
这种融合的优势在于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防止身份盗窃。然而,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私和安全挑战:
生物识别数据泄露: 如果包含生物识别信息的电话号码相关数据遭到泄露,其后果将远比泄露密码严重,因为生物识别信息是无法更改的。
“深度伪造”(Deepfake)攻击: 随着AI生成技术的进步,通过电话号码窃取的用户语音或视频数据,可能被用于生成“深度伪造”内容,冒充用户进行诈骗或诽谤。
国家级监控: 这种深度融合也可能为国家层面的大规模监控提供技术条件,对公民自由构成潜在威胁。
电话号码作为生物识别的索引或载体,将使其在数字身份体系中的地位达到极致,同时也对立法、技术防护和伦理监督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